風能、水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具有很大的間歇性、隨機性,這類電源的并網,會帶來電壓、頻率穩定問題,增加電網運行風險和降低電力系統整體運行效率,這為電網運行帶來新的挑戰。
本文由上海宏東泵業制造有限公司轉載發布。上海宏東泵業專業生產耐干磨管道離心泵、不銹鋼磁力泵、氣動隔膜泵、氟塑料泵等。歡迎訪問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智能電網在中國并不是新鮮事物,但全球最大電網設備供應商ABB集團認為,中國的智能電網市場才剛剛開啟。
這一邏輯主要來自中國經濟“新常態”和《巴黎協定》的落地實施。在強調高效、綠色環保,以及能源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的背景下,智能電網業務或將在中國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市場形勢變化后,數字化成為了增長的催化劑。”11月2日,ABB集團電網業務總裁方秦在“2016ABB電力世界”活動上稱,該公司將在中國著力發掘包括數字化變電站在內的智能電網市場。
總部位于瑞士蘇黎世的ABB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電網設備供應商。全球領先的市場研究機構Technavio在今年初發布的智能電網輸配電設備市場研究報告中,將ABB列為“全球五大智能電網輸配電設備供應商”之首,其余四家分別為合并了阿爾斯通電網后的美國通用電氣、普睿司曼、施耐德電氣和西門子。
方秦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全球電網設備市場規模大約在1100億美元,ABB的市場份額約11%,超過了西門子和通用電氣,位列第一。目前全球電網設備市場年增速為30%,未來將有2/3在智能電網。
ABB集團高級副總裁、ABB(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顧純元,對界面新聞記者稱,電網運行的最基本要求在于安全可靠,而最大問題恰恰是不可控性。“要把這種不可控變成可控,唯一的可行性技術就是利用數字化來進行調控。”
電力供給側和需求側變革催生出日益增長的新能源需求,卻為電網運行帶來新的挑戰。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比重正在不斷提升,但風能、水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有很大的間歇性、隨機性。”國家電網公司總經濟師趙慶波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這類電源的并網,會帶來電壓、頻率穩定問題,造成暫態穩定性降低、線路傳輸功率越限、短路容量增加,增加電網運行風險。此外,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利用小時數低,降低了電力系統整體運行效率。
在趙慶波看來,變電站的智能化、數字化是大勢所趨。盡管國家電網早在2009年就開始大規模推廣智能化應用,但得益于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整體宏觀局勢的變化,智能電網系統的經濟性和應用前景在最近一兩年才真正凸顯。
信達證券能源互聯網首席研究員曹寅對界面新聞記者稱,數字化變電站和智能變電站并不是一回事,后者是實現前者的基礎。
“先要實現變壓器、斷路器等電網設備的傳感功能,例如實時監測電壓、電流、頻率等參數,形成基于信息網絡的智能化感知平臺,之后再基于云和物聯網系統等架構設施,實現通信層和網絡層集成管理的數字化變電站,”曹寅說,目前國內僅處于第一個層次,感知功能還沒有完全信息化。
ABB企業軟件部電力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司繼鋼對界面新聞記者稱,目前國內做得更多的是,監測一些核心設備的運行參數并提取到后臺,然后設置一個報警值,超過該數值,系統就報警。一方面,該數值的設定,以及故障點的具體位置排查,是由人工,即專家來完成的,這種根據不同人經驗所得出的判定結論難以保證延續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這種做法只是簡單報警,并未發掘大數據并計算結果。
ABB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則是提取數據后,通過分析系統和算法模型,計算出一個合理的報警值,并直接發現故障點的位置,進而提出檢修辦法。“整個過程都由系統自動完成,更加智能、精準、穩定。”司繼鋼說,這一技術并非ABB獨有,西門子、通用電氣等企業也能做到,只是在不同的垂直領域各有優勢。
ABB提供的數字化變電站解決方案,是基于電力系統自動化領域全球通用標準IEC61850。該方案包括裝有全光纖電流互感器的創新型高壓隔離式斷路器、智能中壓開關柜及變壓器智能電子組件、變電站自動化系統、資產健康中心解決方案等,其中一些技術已應用于國家電網在陜西富平等地的智能變電站中。
司繼鋼說,這套方案在歐美國家已推出了20多年,但直到2012年才開始進入中國。此前由于中國處于產能建設階段,追求電力供應規模,但現在電力需求增速已經下滑,效率便成為了企業必須考慮的事情。軟件系統則成為優化管理流程、提升效率的最佳途徑。
“挖掘設備運行數據并作出決策支持和建議,這個概念一點都不新鮮。真正的競爭力或技術壁壘在于,設備運行監測所倚賴的算法模型的精準度,或稱之為成熟度。”司繼鋼說,ABB是做變壓器出身的,這么多年積累起來的生產數據、制造數據、運行數據、維修數據等,是能夠實現“去人為化”的最大基礎。
曹寅也認為,中國的最大弱勢并不在于技術的落后,而在于數據不夠多。“國外不少企業在變電站設備方面擁有巨大的數據庫和豐富的運行經驗。中國企業還需要時間去積累。”
不過,多位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的電力行業分析人士均表示,中國的數字化變電站市場潛力非常可觀。
一方面,中國過去經歷了經濟高速發展模式,不同于歐美的老化設備,中國的電力設備增量很大、較新,幾乎不存在事故安全問題,而國家電網公司在投資電網設備時也很少考慮經濟性,更多考慮的是電網系統的完備性和規模。因此,智能運維并未得到重視,如今經濟和政策環境都發生了變化,情況已經不同。另一方面,中國是變壓器密度最高的國家,一次設備的利用率卻很低。因此,發展數字化變電站既能夠提高經濟性,也能盡量避免未來的冗余投資。
申萬宏源電力設備研究員韓啟明對界面新聞記者說,雖然相對于傳統變電站,數字化變電站的前期建設成本會更高,但考慮到全生命周期,尤其是加入政策引導等外部性因素,綜合成本的差距或許可以拉近。